一、行情回顧
昨日,滬深兩市雙雙收跌。截止收盤,上證綜指收于 3813.56 點,跌 44.58 點,跌幅為 1.16%;深成指收于 12472.00 點,跌 81.84 點,跌幅為 0.65%;滬深 300 收于 4459.83 點,跌 30.62 點,跌幅為 0.68%;創業板收于 2899.37 點,漲 27.15 點,漲幅為 0.95%。兩市成交 23640.86 億元,較前一日交易量減少17.77%。大盤股強于小盤股。中證 100 下跌 0.35%,中證 500 下跌 1.34%。
31 個申萬一級行業中有 3 個行業上漲。其中,綜合、通信、電力設備表現居前,漲跌幅分別為 1.64%、1.61%、1.44%,計算機、非銀金融、國防軍工表現居后,漲跌幅分別為-2.71%、-3.05%、-5.83%。
▼申萬一級行業漲跌幅
數據來源:Wind 日期:2025/9/3
昨日,中債銀行間債券總凈價指數上漲 0.08 個百分點。
昨日,歐美主要市場漲跌互現,其中,道指下跌 0.05%,納指上漲 1.02%,標普 500 上漲 0.51%;道瓊斯歐洲 50 上漲 0.85%。亞太主要市場漲跌互現,其中,恒生指數下跌 0.60%,日經 225 指數下跌 0.88%,印度 Sensex30 指數上漲 0.51%。
二、指數漲跌
數據來源:Wind 日期:2025/9/3
三、新聞
A 股半年報披露完畢,營收及利潤邊際改善,高景氣度行業公司迎來業績拐點
截至 8 月 31 日,上市公司半年報披露完畢,A 股全市場共 5432 家上市公司披露了 2025 年半年度報告。2025 年上半年,全市場上市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35.01 萬億元,同比增長 0.16%。上半年實現凈利潤 3 萬億元,同比增長 2.54%。
全市場近六成公司營收正增長,超四分之三公司實現盈利,2475 家公司凈利潤正增長,1943 家公司營收、凈利雙增長。從中小企業成長表現來看,創業板、科創板、北交所上市公司上半年營收增幅明顯,分別為9.03%、4.90%、6.08%,遠超市場整體水平。
科創板層面,人工智能、創新藥、機器人等高景氣賽道展現出較為強勁的增長勢頭,迎來業績拐點。
寒武紀:營收 28.81 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 28.16 億元,同比增長 4347.82%,歸母凈利潤 10.38 億元,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 9.13 億元,實現了扭虧為盈。云端 AI 芯片放量,獲運營商、互聯網、金融等行業大客戶訂單。
百濟神州:營收 175.18 億元,同比增長 46.03%;實現凈利潤 4.50 億元,同比扭虧為盈,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亦由負轉正至 16.31 億元。公司核心產品澤布替尼保持高增長,上半年全球銷售額 125.27 億元,同比增長 56.2%。替雷利珠單抗銷售增長,公司運營效率提升。
奧比中光:營收 4.35 億元,同比增長 104.14%;歸母凈利潤 6019 萬元,同比扭虧為盈,并首次實現半年度盈利。奧比中光上半年營收增長主要來自三維掃描及支付等應用場景的拉動,同時,公司聚焦工業機器人、智能物流等剛需場景,推動技術加速落地。3D 視覺傳感器在支付、機器人、三維掃描等多場景落地,海外市場拓展成效顯著。
此外,光模塊相關上市公司同樣表現強勁。例如,仕佳光子上半年實現營收 9.93 億元,同比增長121.12%;凈利潤 2.17 億元,同比大增 1712.00%。源杰半導體上半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長 70.57%,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 330.31%,扣非凈利潤同比增長 379.16%。
在人形機器人領域,多家公司業績增長明顯。埃斯頓實現歸母凈利潤 668.23 萬元,同比增長 109.10%;宏英智能上半年實現歸母凈利潤 1617.47 萬元,同比增長 479%。此外,瑞芯微、金力永磁、美格智能等布局人形機器人的公司上半年凈利潤翻倍增長。新動能穩步成長在宏觀數據上也得到印證。工信部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機器人產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 27.8%,工業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產量同比分別增長 35.6%、25.5%,連續 12 年位居全球最大工業機器人應用市場。
根據招商證券,從其他行業層面來看,25 年中報 A 股盈利增速放緩主要因為:1)多數行業存在供需錯配,PPI 持續負增,價格下行拖累企業盈利,汽車、紡服等行業仍存在以價換量現象,收入改善但盈利惡化;2)有效需求仍然偏弱,地產、投資端表現疲軟,建材、化工、鋼鐵、石油石化等資源品領域盈利走弱拖累整體表現;3)受居民收入預期不確定性、“禁酒令”等階段性影響,消費服務領域盈利普遍放緩。積極的因素在于:1)此前對盈利拖累較大的電力設備和地產等領域盈利有所改善;2)AI 基建提速,算力需求旺盛,TMT板塊盈利較高增長驅動全 A 向上修復;3)市場交投活躍,指數屢創新高,金融板塊盈利形成正向支撐,軍工、電新等行業也有較大貢獻。同時考慮到下半年“反內卷”的持續推進,價格有望止跌回暖,或驅動盈利平穩修復。
大類行業中醫療保健、中游制造、金融地產盈利改善,信息技術盈利增速領先,25Q2 單季度增速:信息科技>中游制造>金融地產>醫療保健>公用事業>消費服務>資源品。上游資源品行業單季盈利增速轉負;中游制造業單季利潤增幅擴大,電力設備、國防軍工等改善較為明顯。消費服務單季度利潤增速轉負,除美容護理外,多數板塊盈利放緩;醫藥板塊單季度盈利增速轉正;TMT 盈利增速領先,電子、傳媒增速較高;公用事業單季度盈利增速轉負;金融地產單季度利潤增幅擴大,銀行增速轉正,地產跌幅收窄。
(數據來源:Wind、上市公司公告、招商證券)
全球債市再度承壓,歐美長債收益率持續走高
全球長期國債拋售潮加劇,美國 30 年期國債收益率再度突破 5%重要關口,英國同期限收益率觸及自1998 年以來最高,法國同期限國債收益率則跟隨上升至 4.51%。日本 20 年期國債收益率升至自 1999 年以來的最高水平,而澳大利亞 10 年期國債收益率上漲至 7 月以來的最高水平。德意志銀行集團 CEO 稱,全球債券拋售并非只是“短暫波動”,收益率將持穩高位。
Julius Baer 固定收益研究部門主管 Dario Messi 表示:“當前的態勢進一步證明,投資者對超長期債券的興趣明顯減弱,不僅來自私人投資者,也來自通常能為這一領域提供更穩定需求基礎的機構投資者。”
1. 對財政可持續性的憂慮
疫情后各國政府普遍通過大幅增加支出來刺激經濟,導致財政赤字居高不下,公共債務規模持續攀升。市場擔心這種“借新還舊”的模式難以持續。例如美國的財政赤字占 GDP 比重已達 6.3%,創下和平時期新高。投資者因此要求更高的風險溢價來補償他們持有長期債券所承擔的潛在風險。
2. 通脹擔憂與央行獨立性受疑
雖然近期通脹有所回落,但市場擔憂巨額的政府支出可能在未來引發通脹再度攀升。更重要的是,央行獨立性受到質疑,這動搖了市場對央行能否在未來堅定控制通脹的信心。既然央行可能無法獨立應對通脹,投資者自然要求更高的長期收益率來補償通脹風險。
3. 海量債券供給沖擊市場
9 月份是傳統上的公司債發行高峰月。大量高收益公司債的發行,會分流原本可能投資國債的資金。同時,各國政府為彌補赤字也在不斷發行新國債,使得債券市場面臨供需失衡的壓力,進一步推高收益率。
4. 政治不確定性的催化作用
多國的國內政治局勢加劇了市場的擔憂:
法國:政府將于 9 月 8 日面臨議會的不信任投票,市場擔心其削減赤字的能力。
英國:新政府面臨高額借貸、增長乏力和高通脹難題,投資者關注其秋季預算中增稅減支的可能性。
日本:首相可能因選舉失利下臺,引發財政紀律放松的擔憂。
法國興業銀行企業研究、外匯和利率主管 Kenneth Broux 表示,“如果周五非農就業數據好轉,那么有關降息的所有傳言都會被打消。但如果周五的就業數據表現不佳,這實際上可能會引發債券市場的更廣泛反彈。”
(數據來源:智通財經 APP、W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