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情回顧
昨日,滬深兩市雙雙收漲。截止收盤,上證綜指收于 3812.22 點,漲幅為 0.13%;深成指收于 12557.68點,漲幅為 0.38%;滬深 300 收于 4445.36 點,漲幅為 0.21%;創業板收于 2904.27 點,漲幅為 1.27%。兩市成交 19781.23 億元,較前一日交易量減少 6.63%。大小盤分化不大。中證 500 上漲 0.05%,中證 2000 上漲 0.32%。
31 個申萬一級行業中有 13 個行業上漲。其中,通信、電子、傳媒表現居前,漲跌幅分別為 3.49%、1.78%、1.68%,基礎化工、綜合、電力設備表現居后,漲跌幅分別為-0.94%、-1.09%、-1.18%。滬市有975 只個數上漲,占比 42.73%,深市有 1398 只個數上漲,占比 48.71%。非 ST 個股中,54 只個股漲停,3只個股跌停。股指期貨主力合約漲跌不一,均弱于現貨指數。
▼申萬一級行業漲跌幅
數據來源:Wind、好買基金研究中心, 日期:2025/9/10
昨日,中債銀行間債券總凈價指數下跌 0.16 個百分點。
昨日,歐美主要市場漲跌不一,其中,道指下跌0.48%,標普500上漲0.30%;道瓊斯歐洲50下跌0.16%。
亞太主要市場普遍上漲,其中,恒生指數上漲 1.01%,日經 225 指數上漲 0.87%。
二、指數漲跌
數據來源: Wind、好買基金研究中心,日期:2025/9/10
三、新聞
1.美國非年度修正弱于預期,美聯儲降息壓力加大
根據美國政府周二公布的初步基準修訂數據,截至 3 月的一年間的非農就業人數下修 91.1 萬,相當于每月平均少增加近 7.6 萬。按 1.71 億勞動力總數計算,本次修訂約占 0.6%。這是自 2000 年以來的最大下修幅度。
數據來源:ZeroHedge,數據區間:2006 - 2025
市場對本次數據下修的預期為 68.2 萬。在本次數據公布前,多位經濟學家表示,截至今年 3 月的一年里,美國就業人數可能會被大幅下修近 80 萬。美國財長貝森特也預警年度就業可能下修多達 80 萬。然而,最終的下修幅度比市場普遍預期的還要糟糕。
分行業來看,幾乎所有行業的就業人數均被下調。下修幅度最大的行業包括:休閑和酒店業–17.6 萬,專業和商業服務業–15.8 萬,零售貿易–12.62 萬,制造業的就業人數也顯著下調。只有交通運輸與倉儲以及公用事業小幅上調。幾乎所有修訂都集中在私營部門;政府部門的就業數據則下修了 3.1 萬。
在該報告發布之前,美國政府的數據顯示,截至 3 月的一年間,雇主在未經過季節性調整的情況下共新增近 180 萬個就業崗位,平均每月增加 14.9 萬個。本次非農年度修正報告涵蓋的大部分時間段在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之前,表明該國就業形勢在他開始對美國貿易伙伴加征關稅之前就已經惡化。
非農數據修正
非農年度基準修訂與月度調整不同,其范圍要廣得多。月度調整主要來自 BLS 新增的調查數據;而年度基準修訂則基于季度就業與工資普查,以及稅務數據,這些數據提供了幾乎全面的重新計算,而不僅僅是月度報告的增量修正。
雖然非農就業的基準修訂每年都會進行,但今年受到更多關注,因為投資者和美聯儲觀察人士都在尋找跡象,判斷勞動力市場是否比先前預期放緩得更快。此次調整也波及到了政治領域,美國總統特朗普此前曾猛烈抨擊過對就業數據的修訂。
去年,在 2024 年初步基準修訂出現類似大幅下調后,特朗普也曾猛烈抨擊前美國總統拜登,質疑其政府的誠信和經濟業績。本次數據修正的政治和經濟影響可能十分重大。更多的就業市場疲軟跡象將為特朗普推動美聯儲降息的論點增添新理由。本次非農就業的年度修正,不僅加劇了人們對經濟健康狀況的擔憂,也讓勞工統計數據的可信度受到質疑。
在今年 7 月非農就業報告疲軟、并伴隨大幅下修之后,特朗普解雇了時任 BLS 局長 Erika McEntarfer,并提名 Heritage Foundation 經濟學家 E.J. Antoni 接任。然而,8 月非農就業人數比 7 月更低,同時還伴隨修訂,將 6 月的總數下調為減少 1.3 萬個崗位,這是自 2020 年 12 月以來的首次負增長。
盡管特朗普批評修訂,但無論是月度修訂還是基準修訂,都是在獲得更多數據后對估算值進行更新的常規流程。近年來修訂幅度大于往常,一些經濟學家將此歸因于疫情后特殊的經濟動態。幾位經濟學家表示,就業初值數據可能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包括企業開張和關閉的調整,以及如何統計無證移民工人。
近年來,大多數月度就業初值數據都比 QCEW 數據更強勁。一些經濟學家認為,這部分歸因于所謂的“出生-死亡模型”——BLS 為反映企業開張與關閉的凈效應而做的調整,但在后疫情時代可能出現了偏差。另一些人則認為還有一個原因:移民因素。由于 QCEW 基于失業保險記錄,而無證移民無法申請失業保險,因此該數據很可能剔除了初值中包含的大量無證工人。
市場解讀
美國勞工統計局的這一調整表明,最近幾個月美國的勞動力市場放緩,其實是在經歷了一段已經降溫的就業增長期之后發生的,這可能為美聯儲最早從下周開始的一系列降息奠定基礎。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最近承認,就業市場面臨的風險有所上升,而他的兩位同事在 7 月就傾向于降息。
周二的修訂數據本身并不能反映當前情況,因為這些數據最遠可追溯到一年半前。然而,最近幾個月的數據也在顯示勞動力市場走軟。6 月、7 月和 8 月三個月的月均新增非農就業僅為 2.9 萬個,低于維持失業率穩定所需的“保本水平”。
交易員們普遍預計,美聯儲將在 9 月 17 日為期兩天的會議結束時宣布降息。交易員們預計美聯儲在 12 月底前將利率總共下調 75 個基點的可能性超過 90%。過去一周,他們對降息的押注有所增加。
2.國債市場加速下跌
9 月 10 日,國債迎來一輪下跌。午后,國債期貨跌幅持續擴大,30 年期主力合約一度大跌 0.82%報114.81 元,創 3 月 24 日以來新低。銀行間 30 年期國債收益率上行逾 2BP,創該債券上市以來新高。10 年期國債活躍券收益率亦于午后加速上行 1.5BP 報 1.81%,時隔五個月重回 1.8%上方。
數據來源:Wind,數據區間:2024/12/12 – 2025/9/10
分析人士認為,國債持續下跌可能與兩大原因有關:
第一,今天公布的通脹數據。8 月 PPI 同比下降 2.9%,降幅比上月收窄 0.7 個百分點,為今年 3 月份以來首次收窄。通脹數據走強,通常利空債市。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首席統計師董莉娟表示,除受上年同期對比基數走低影響外,我國加緊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一些行業價格呈現積極變化。一是國內市場競爭秩序持續優化帶動相關行業價格同比降幅收窄;二是發展新動能穩步成長帶動相關行業價格同比回升;三是升級類消費需求增加拉動部分行業價格同比上漲。
第二,與權益近期強勢有關。7 月初以來,A 股市場持續走強。而 30 年國債期貨趨勢性走強,目前已經顯現出空頭排列的格局。隨著市場風險偏好的提升,資金可能從國債流向了股市。
何時可止跌?
從交易層面來看,國債期貨整體呈現震蕩下行走勢。
國泰君安期貨認為,市場情緒受政策預期、流動性及宏觀經濟數據邊際變化影響較大,當前宏觀數據預期偏弱,但交易邏輯更多圍繞政策與流動性的動態展開。資金面顯示,短期利率略有分化,隔夜利率上行,而 7天利率下行,反映市場對短期流動性的關注度提升。現券市場方面,國債與信用債收益率曲線普遍上行,表明市場對債券資產的配置意愿有所減弱。
從宏觀層面來看,9 月 3 日,財政部與中國人民銀行聯合工作組召開第二次組長會議,就金融市場運行、政府債券發行管理、央行國債買賣操作和完善離岸人民幣國債發行機制等議題進行深入研討。
據上周的交易情況,9 月 1 日至 9 月 7 日,資金面整體均衡偏松,央行再次釋放 1 萬億元的 3 個月期大額買斷式逆回購,平穩對沖到期量,DR007 基本穩于 1.44%。但債市方面,收益率呈現顯著的“V”形震蕩走勢,機構做多情緒相對謹慎,逢高止盈的特征明顯。
長城證券認為,結合當前股債情緒波動加劇、市場需求趨于審慎的現實,央行重啟國債買賣操作的市場需求或許正在加強,一是穩定債券價格,調節利率曲線,防范理財資金大規模贖回引發的負反饋循環,在當前股強債弱的格局中提供一定緩沖;二是相對于每月一次的買斷式逆回購操作,買賣國債工具寬松的力度效果更進一步且操作更加靈活。四季度或迎來重啟國債買賣。
民生證券分析師徐亮也指出,隨著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協同增強,央行流動性管理能力提升,即便年內政府債供給增加,對債市沖擊有限。當前央行表內國債規模下降,被動回籠流動性接近 6000 億元,若市場供需格局改善,國債買賣操作具備重啟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