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情回顧
昨日,滬深兩市雙雙收跌。截止收盤,上證綜指收于3858.13點,跌17.40點,跌幅為0.45%;深成指收于12553.84點,跌275.11點,跌幅為2.14%;滬深300收于4490.45點,跌33.26點,跌幅為0.74%;創業板收于2872.22點,跌84.15點,跌幅為2.85%。兩市成交28749.91億元,較前一日交易量增加4.55%。大盤股強于小盤股。中證100下跌0.48%,中證500下跌2.09%。
31個申萬一級行業中有7個行業上漲。其中,銀行、公用事業、家用電器表現居前,漲跌幅分別為1.95%、0.99%、0.91%,電子、計算機、通信表現居后,漲跌幅分別為-3.85%、-4.06%、-5.73%。滬市有528只個數上漲,占比22.72%,深市有546只個數上漲,占比18.77%。非ST個股中,42只個股漲停,20只個股跌停。股指期貨主力合約漲跌不一,其中,2只期指好于現貨指數。
▼申萬一級行業漲跌幅
數據來源:Wind、好買基金研究中心;數據日期截至:2025/9/2
昨日,中債銀行間債券總凈價指數上漲0.02個百分點。
昨日,歐美主要市場普遍下跌,其中,道指下跌0.55%,標普500下跌0.69%,納斯達克指數下跌0.82%;道瓊斯歐洲50下跌1.18%。亞太主要市場漲跌不一,其中,恒生指數下跌0.47%,日經225指數上漲0.29%,印度孟買Sensex30指數下跌0.26%。
二、指數漲跌
數據來源:Wind、好買基金研究中心;數據日期截至:2025/9/2
三、新聞
高盛流動性專家:美股系統性需求已枯竭,預計9月將“充滿挑戰”
高盛回顧 自1928年以來的記錄,9月是標普500指數表現最差的月份,平均回報率為-1.17% 。更值得警惕的是, 9月的下半月是全年表現最糟糕的兩周,平均回報率低至-1.38%。
在如此脆弱的季節性背景下,一個更令人擔憂的信號出現了。作為過去幾個月市場上漲重要推手的CTA基金,其購買力已經耗盡。高盛模型顯示,CTA的美股倉位已達到100%的“滿倉”水平。這意味著他們不再是市場的積極買家。 其購買力已從7月的276.6億美元驟降至8月的125.6億美元,預計9月全月的美股購買量將進一步萎縮至僅29.6億美元。
一旦市場在未來一個月內進入下行通道,CTA基金可能被迫平倉,模型測算:
未來1周: 若市場下跌進入下行通道,CTA模型將賣出222.5億美元的全球股票(其中48.4億美元為美股)。
未來1月: 若市場深度下跌,CTA模型將瘋狂拋售高達2179.2億美元的全球股票,其中736.9億美元為美股。
這種不對稱的下行風險,是投資者在9月必須高度關注的核心變量。報告顯示,機構投資者已經連續兩個月凈賣出美國股票,并對即將到來的9月持謹慎態度。盡管近期市場反彈,但高盛情緒指標依然為負,這表明從歷史資金流來看,整體倉位仍相對平衡,多數投資者群體仍有加倉空間。高盛認為,除非出現重大的基本面沖擊,當前這種不溫不火的倉位水平將使得市場的任何下跌都較為溫和。
值得注意的是,對沖基金的活動印證了這種謹慎情緒。盡管基本面多空策略基金的凈杠桿率在過去幾個月急劇上升,但在8月份基本持平,仍低于2月份的年內高點。美國多空策略基金的凈杠桿率在5年維度中僅處于第32個百分位,低于平均水平,表明方向性押注意愿不強。因此, 高盛判斷,只要不出現重大的基本面沖擊,當前溫和的倉位水平將使得市場的任何回調都相對“溫和且短暫”。
報告指出市場參與者之間的顯著分化。高盛主經紀商業務的數據顯示, 對沖基金在過去一個月里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大舉輪動至新興市場股票,其中以中國資產為首。數據顯示,8月流入更廣泛新興市場和中國市場的名義凈買入流量,比過去十年均值高出三個標準差,并且完全由多頭買盤驅動。資金主要集中在中國科技股ETF以及阿里巴巴等大型龍頭股上。這表明,在美股面臨挑戰之際,全球資本正在積極重新聚焦并配置世界其他地區的資產。
與此同時,雖然散戶在個股交易中日益活躍,但他們的資金主力仍然忠實地流入被動型基金(如ETF)。這種趨勢加劇了主動型基金與被動型基金之間的分化,并且由于ETF的構建方式,這些資金仍然高度集中于美股科技七巨頭等大型科技股。數據顯示自2019年以來, 流入美國貨幣市場基金的資金高達4.09萬億美元,同期流入美國債券基金的資金為2.46萬億美元,而流入美國股票基金的資金僅有2470億美元。這意味著流入貨幣市場基金的資金量是股票基金的16.5倍。盡管標普指數上漲,但“現金為王”的現實不容忽視。
觀點:盡管宏觀背景充滿挑戰,但市場的內部結構提供了一些關鍵的“穩定器”。首先 ,交易商處于創紀錄的多頭伽馬狀態。 需要對沖的期權頭寸敞口在10天內增加了109億美元,為歷史之最 。這種狀態意味著交易商將成為市場波動的“吸收器”,在市場下跌時買入、上漲時賣出,從而將指數限制在一定區間內,起到緩沖拋售的作用。
其次 ,市場相關性處于近30年來的低點。這表明個股走勢高度分化,市場不再是齊漲共跌的“Beta行情”,而是一個依賴精選個股才能獲利的“Alpha市場”。這與機構層面積極選股、散戶繼續涌入被動基金的趨勢相吻合。
最后 ,波動率本身已降至“極端便宜”的水平。標普500指數的1個月隱含波動率接近一年低點,這意味著期權定價極度便宜??紤]到9月密集的宏觀事件日程,高盛認為利用期權進行對沖的性價比非常高。
(資料來源:Wind,華爾街見聞)
中央匯金持倉的ETF明細出爐,1.28萬億規模創新高
公募基金2025年半年報披露完畢,備受關注的“國家隊”中央匯金今年上半年投資動向也浮出水面。
Wind統計顯示,截至6月末,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央匯金投資)及其子公司中央匯金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央匯金資產)等“國家隊”合計持有股票ETF市值1.28萬億元,較去年底增加近23%,從份額上來看,較去年底的3098.41億份增加了657.93億份,增幅為21.23%。
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6月末,中央匯金投資出現在21只股票ETF的前十大持有人名單中,持倉名單與年初一致,合計持有這些ETF份額1971.20億份。按照基金期末單位凈值計算,合計持有ETF規模達到6677.45億元。從重倉品種上看,中央匯金投資重倉前五的ETF分別是華泰柏瑞滬深300ETF、易方達滬深300ETF、華夏滬深300ETF、華夏上證50ETF、嘉實滬深300ETF。
作為“國家隊”的另一重要代表,中央匯金資產今年上半年持有股票ETF的數量及持倉名單也沒有變化,依然位列15只股票ETF的前十大持有人名單之中。截至6月末,中央匯金資產持有的前五大重倉ETF分別為華泰柏瑞滬深300ETF、易方達滬深300ETF、華夏滬深300ETF、嘉實滬深300ETF、華夏上證50ETF。
具體到持倉變動,中央匯金投資與中央匯金資產上半年總體呈現差異化操作:前者基本保持“按兵不動”,后者則動作頻頻,成為“國家隊”增持股票ETF的主力。相較于年初,中央匯金投資持有的21只股票ETF中,20只持倉份額維持不變,僅1只ETF被減持超9000萬份;不過,受基金價格上漲帶動,其整體持倉市值仍增加60億元。
中央匯金資產上半年則大幅加倉,持有股票ETF的份額合計增加658.86億份,增幅接近六成。具體來看,其共增持12只股票ETF,其中4只獲80億份以上重點加倉:華泰柏瑞滬深300ETF獲百億份級別增持,持倉數量增加112.37億份;華夏滬深300ETF、易方達滬深300ETF、華夏上證50ETF分別獲增持94億份、89億份、82億份。 除了持續加碼滬深300、上證50等藍籌類寬基ETF外,中央匯金資產還增持中小盤與科創成長領域。南方中證1000ETF、華夏中證1000ETF、廣發中證1000ETF等小盤風格產品,以及易方達上證科創板50ETF、易方達創業板ETF等科創成長類ETF,均獲得較多增持。
點評:業內人士表示,中央匯金持續加碼藍籌ETF并兼顧小盤與科創成長風格品種,既體現了“國家隊”對A股市場長期投資價值的認可,也通過精準布局為市場注入穩定力量。從市場影響來看,這一動作不僅在上半年有效提振了投資者信心,也為后續市場平穩運行提供了重要支撐。展望未來,隨著中央匯金等持續發揮市場“壓艙石”作用,疊加市場自身估值修復與產業升級紅利釋放,有望進一步引導長期資金入市,推動A股市場向高質量發展方向穩步邁進。
(資料來源:Wind,中國基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