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五年,國家要怎么發展?哪些行業會被重點扶持?
今天我們來聊聊近期發布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這份文件,基本決定了未來五年中國經濟怎么走、政策往哪發力、資本市場風向怎么變。
先說核心結論:未來五年,中國經濟要穩中求進,質的提升和量的增長要并重。也就是說,我們既要發展得更好,也不能慢下來。
這對投資人來說,就是一個信號:結構在變,機會也在變。
那到底怎么去做我們的投資配置?我們總結了四條最值得關注的基金配置主線。
內需
內需升級——消費板塊迎來新周期。
這次規劃里,首次把“居民消費率明顯提高”寫進了量化目標。
這是什么意思?就是未來拉動經濟的主引擎,要從“出口+投資”,變成“消費+服務”。消費復蘇的邏輯很明確——居民收入提升、消費升級、服務業開放。
配置上可以關注消費主題基金。
科技
科技創新——政策支持最強的賽道。
雖然在12個重點任務里,科技創新排第二,但它在七大發展目標中仍僅次于“高質量發展”,而且這次出現了一個新表述:——“采取超常規措施”。也就是說,國家準備真金白銀去推動科技突破。重點方向包括芯片、工業母機、高端材料、生物制造等。
當前AI等產業趨勢已逐步顯現,進一步印證了該領域的配置價值。
順周期/傳統產業
順周期復蘇——傳統產業的回歸。
這一點可能超出很多人的預期。規劃把“產業體系”放在所有任務的第一位,并且明確提出要“保持制造業合理比重”。說明國家非常重視傳統行業的穩定作用。
從A股三季報數據看,制造、化工、鋼鐵這些板塊盈利都在改善,配置上可以關注紅利類ETF。
科技
出海機會——開放格局下的新增長點。
“對外開放”的排序,從第九躍升到第五,這說明未來中國會在復雜環境下,繼續擴大高水平開放,出海領域將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助力。
出海企業、海外布局,都會成為新看點。
小結
總體來看,十五五規劃的關鍵詞是:穩中有進、質量并舉、科技突破、開放共贏。
對于投資者而言,核心邏輯很清晰:抓住政策確定性帶來的配置機會,在內需、科技、順周期與出海四大方向上,進行結構化布局,找到屬于自己的增長坐標。
風險提示:
投資有風險。基金的過往業績并不預示其未來表現?;鸸芾砣斯芾淼钠渌鸬臉I績并不構成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相關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人請詳閱基金合同等法律文件,了解產品風險收益特征,根據自身資產狀況、風險承受能力審慎決策,獨立承擔投資風險。
重要提醒:
本文版權為好買財富所有,未經許可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和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