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歷史上的許多時期一樣,雖然一直有聲音指出美股的高估與風險,但美股延續著屢創新高的強勢行情。在2023、2024兩個收益大年之后,今年美股三大指數仍實現了較好的漲幅,并不斷刷新股價記錄。
過去兩年的一段時間里,美股的賺錢效應吸引了許多國內投資者,相關QDII基金陸續限購,一些場內ETF也出現了較高溢價。
不過,隨著今年A股與港股步入上行周期,投資者關注的選項增多,美股基金額度難求的情況也有改變。現在,正是一個檢視投資組合,審視美股配比,完善股票資產多國別配置的時機。
股票資產的底層是上市公司股權,一國股市的長期走勢反映了該國頭部企業的長期價值增長。A股與美股長期向上的未來前景均值得看好。但是,不同的經濟增長路徑,不同的市場成熟度以及不同的投資者行為模式可能會使兩個股市間歇性的出現巨大分化。
2023-2024的市場行情已告訴了我們,A股與美股分化的可能性以及全球多國別股市均衡配置的必要性。未來這種分化可能再次出現,我們現在也應予以注意并有所準備。
由于國內投資者對美股市場可能略感陌生,以下,我們從兩個維度分析下當前美股的配置價值:
一、企業盈利層面,AI資本開支周期支撐美股慢牛。
二、流動性層面,降息周期利于美股表現。
AI革新驅動的美股正循環仍在繼續
近40年來,隨著國際格局、貨幣體系的穩定,以及美國經濟、政策環境的成熟,美股成為了一個典型的牛長熊短的市場。
標普500指數在1984到2024的40個年度里,僅有9個年份是下跌的。1984年以來,標普500指數回撤超20%的情形也僅出現過9次,平均每次持續10個月,其他時期,美股或窄幅震蕩或溫和上漲。
驅動美股長牛的主要因素是企業盈利的增長。據統計,指數成分股EPS(每股盈利)的增長與指數回報相關性高達0.66,即指數漲幅的66%都源于企業盈利的上升。
近年來,美股強勢上漲的核心驅動力,正是AI資本開支周期帶動美國大型科技股盈利高速增長。
截至2025年9月12日,美股納斯達克指數的盈利同比增速高達26.46%,在全球主要股市中保持領先。
看美國的經濟結構,消費占比接近2/3。看美國消費者的資產配置,美股占比達30%。再看美股市場的權重分布,七大科技巨頭約占標普500指數市值的1/3,而這些科技巨頭的盈利情況則與居民消費息息相關。
所以當前美股市場正處于:股市上漲——居民財富增長——提振消費——提振企業盈利——股市上漲這個正反饋循環中。估值有時出現泡沫,但逐漸被盈利增長所稀釋。只要這個循環不被打破,美股慢牛或繼續推進。
美聯儲預防式降息或利于美股表現
企業盈利支撐美股慢牛的同時,降息周期繼續,美股或迎來更為舒適的流動性與政策環境。
上世紀80年代以來,美股市場共經歷了七輪降息周期。每輪降息周期的背景不同,美股表現也有差異。
七輪降息周期中,有四輪美股實現了上漲,而剩下三輪周期里美股則出現下跌。
若結合每次的降息背景分析,可以發現美聯儲的降息行為大致分為兩類:預防式降息和衰退式降息。
預防式降息通常在經濟數據尚未有明顯惡化時,為了防范未來潛在風險而進行。衰退式降息則是為了應對經濟衰退而采取的緊急刺激措施,往往降息次數多、降息幅度大。
1984年、1995年和1998年采取的就是預防式降息??梢钥吹?,如果經濟基本面未有明顯惡化,預防式降息期間美股均有較好的表現。
鑒于當前美國經濟并未出現明顯衰退信號,美聯儲的降息動作主要是預防式的,因此美股有較大幾率能在本輪降息中受益。
總結以上,美國科技企業強勁的盈利增長和持續的資本開支推動著美股的慢牛循環,同時美聯儲的預防式降息可能為美股市場提供有利的流動性環境。不過需注意持續上漲后,階段性的高估值可能壓低一段時間內的投資回報。
另一方面,從資產配置的角度出發,不僅僅是美股市場,A股、港股以及其他股市也一樣,短期的系統性漲跌極難預測。但拉長時間維度,再放寬視野,我們會發現全球多國別多市場布局,能幫助我們分散單一股市的系統性風險,提升我們股票投資組合的韌性。不過這需要我們勇于走出舒適區,愿意學習陌生事物,并去接受和熟悉相應的投資流程。眼下,克服這些阻力所能贏得的回報,或將越來越顯著。
風險提示:
投資有風險。基金的過往業績并不預示其未來表現?;鸸芾砣斯芾淼钠渌鸬臉I績并不構成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相關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人請詳閱基金合同等法律文件,了解產品風險收益特征,根據自身資產狀況、風險承受能力審慎決策,獨立承擔投資風險。
重要提醒:
本文版權為好買財富所有,未經許可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和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