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量化投資有種被“神化”的意味。
與其他金融產品類似,信仰往往是漲出來的。而今年的市場環境中,以量化指增、量化全市場選股為代表的量化私募產品,展現出了很強的收益能力。
一方面,今年股市整體熱度提升,寬基指數普遍均有較大漲幅。另一方面,活躍的交投以及較穩定的市場結構為量化超額獲取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指數收益與超額收益的雙擊下,年內量化私募股票產品普遍有30%+的漲幅。
與此同時,伴隨著業績增長,一些敘事開始出現,并加深了投資者對量化的信仰,比如AI對量化投資的加持,比如前沿科技對股票投資的顛覆等等。
量化產品似乎成了配置股票基金的唯一解,量化投資似乎能應對各種各樣的市場變化。
不過,8月中旬以來的行情開始提醒投資者,量化投資不應被“神化”,量化指增產品也可能階段性跑輸指數。歷史上量化超額回撤時有出現,這一次既意外也不意外。透過這一次超額波動,我們也應更理性客觀的看待量化投資的特征與優劣勢。
極端的結構性行情中
量化超額有所回撤
8月中旬以來的數周時間里,量化私募普遍出現了超額回撤。
我們跟蹤的中證500指增產品平均超額回撤約為3%,中證1000指增產品的超額回撤在1.5%左右。
回溯歷史,近期這個超額回撤幅度尚屬溫和。但是,經歷過今年1-7月量化超額平穩的累積之后,當許多投資者漸漸對量化形成了信仰之后,8月中下旬的顛簸可能會顯得出乎意料。不過另一方面,這也提醒投資者應該理性看待量化這種投資模式,量化股票策略并非每時每刻都能戰勝市場,戰勝指數。
那么,在什么樣的市場環境下,量化策略可能會跑輸指數呢?
我們可以復盤一下A股8月中旬以來的行情,這段時期的行情有些特殊,或者可以說是極端。
一方面,主要指數放量上漲,但另一方面,行情主要集中于少數概念股上面,而絕大多數的股票則表現平平。這是一種典型的“指數漲、個股跌””的現象,市場呈現了非常極端的結構性行情。
具體來看,八月中旬以來的幾周時間里,A股行情幾乎完全依賴于極少數板塊的爆發,比如AI算力芯片相關的概念股。這些股票短時間內大幅拉升,帶動創業板和科創板快速上漲。而相比之下,其他大多數行業和個股則表現一般甚至逆市下跌。
以下統計了8月8日以來三周時間里A股各寬基指數的漲跌幅??梢钥闯?,市場行情極端割裂,創業板與科創板大漲,其他多數股票的表現則相對落后。
8月8日到8月29日的三周時間里,創業板指數與科創50指數漲逾20%,而滬深300指數與中證500指數的漲幅則在10%左右。
當全市場只有少數股票能跑贏指數時,持股分散的量化策略較難獲取超額收益。
這種極端的結構性行情曾經也出現過。比如2021年初的核心資產抱團行情,當時以茅指數成分股為代表的少數核心資產股票大漲,這段時期量化策略同樣出現了超額回撤。歷史雖然不會簡單重復,但往往押著相似的韻腳。
但另一方面,從歷史經驗來看,這種極端的結構性行情往往也難以持續很長時間。市場或終將回歸到均衡、多元的狀態,量化超額或也會逐步修復。
另外,我們也注意到并非所有量化管理人都在這種特殊行情中表現不佳,一些管理人,尤其是以中高頻策略見長的量化管理人依然在八月份實現了正超額。可見各類量化策略的底層邏輯與適應環境不同,從這個角度講,對量化股票產品的多元化配置在市場極端時期顯得尤為關鍵。
盡管八月份量化超額普遍有所回撤,但因為各寬基指數本身漲幅較大,所以絕大多數量化指增產品仍然實現了可觀的絕對收益。
所以,一方面,這次超額回撤較為溫和,一方面指數有一定的系統性漲幅,量化產品的投資體驗整體上還不足以動搖投資者對量化的信仰。
但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市場波動的加劇,量化產品未來或也會面臨諸多挑戰,投資者也應以更理性的眼光看待量化投資,理解量化策略不適應的市場環境以及可能出現的業績波動。
以下,我們回溯歷史,總結了量化超額出現較大回撤的時期,以便于我們理解量化產品的波動特征。
理解量化投資優劣勢
做好合理合適的配置
量化股票策略力求實現長期的、整體上的相對于指數的勝利,而在某些極端且特殊的市場環境下,量化產品可能跑不贏指數,超額收益出現回撤。
以下梳理了2017到2025年,量化私募中證500指增產品普遍出現超額回撤的幾個時期。
可以看出,一般在以下幾種情況出現時,量化指增產品可能階段性跑輸指數:
1、市場流動性環境極度惡化,交投低迷。
2、個股分化程度低,多數個股跑不贏指數。
3、市場風格突然出現重大變化。
為了實現統計層面的勝率優勢,量化策略往往會選出并持有大量個股,所以更加偏好市場流動性充沛,多數個股活躍,個股分化度高的環境。如果出現少數個股強勢,多數個股冷清的情況,量化策略或較難發揮。
可以看到,量化策略也有不適宜的市場環境,當不利的環境出現時,量化超額也可能出現回撤,這是我們應認識到的風險。
在配置量化產品時,我們應充分理解產品的特征與優劣勢,客觀看待產品的優勢期與逆風期。與此同時,在配置層面,我們一方面可以進行多種量化策略的多元化配置,另一方面也可以保持量化指增產品與主觀股票基金的均衡布局,讓兩者優勢互補,從而適應不同的市場環境。
總之,雖然優秀的量化股票產品能持續創造具有吸引力的超額收益,但量化策略的本質屬性也使得量化產品會有不適應的市場環境,短期可能有波動與回撤。我們需要正確認識到量化投資的風險,做好合理的配置,這樣我們或能更好的運用量化產品,發揮量化投資的效力。
風險提示:
投資有風險?;鸬倪^往業績并不預示其未來表現。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并不構成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相關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人請詳閱基金合同等法律文件,了解產品風險收益特征,根據自身資產狀況、風險承受能力審慎決策,獨立承擔投資風險。
重要提醒:
本文版權為好買財富所有,未經許可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和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