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中旬以來,近幾周市場上量化超額普遍遭遇了一定的回調。主流的500指增產品平均超額回撤幅度大約在3%左右,1000指增的超額回撤幅度在1.5%左右。
這個回撤幅度在歷史上來看雖然依然處于量化超額的正常波動范圍之內,但卻和八月之前量化策略一路高歌、穩定創超額的表現形成了強烈反差。
那么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我們首先來復盤一下八月的整體行情。
如果用一個詞來概括,那就是——“分裂”。
一方面,主要指數放量上漲,市場情緒看似高漲;但另一方面,絕大多數投資者卻發現自己手里的股票并沒有賺到什么錢。這種典型的“指數漲、個股跌”的現象,反映了市場正呈現非常極端的結構性行情。
究其原因來看,市場不僅一改8月以前小市值持續強勢演繹的行情,8月的市場上漲,還幾乎完全依賴于極少數板塊的爆發式行情——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國產芯片、算力等所謂“寒武紀”概念股。這些股票短時間內大幅拉升,帶動創業板和科創板快速上漲。而相比之下,其他大多數行業和個股表現平平,甚至逆勢下跌。
因此,當全市場極少數股票的收益能跑贏指數時,這對于持股分散的量化策略來說往往是非常難獲取超額收益的。
這種極端行情其實在A股歷史上并不陌生。比如2021年初的“核心資產抱團行情”,當時也是只有茅臺、寧德等少數股票大漲,而量化策略同樣經歷了一定的超額回撤。歷史雖然不會簡單重復,但往往押著相似的韻腳。
另一方面,從風控的角度來說,由于雙創板塊天然更高的波動,大部分量化管理人會也會對雙創板塊的持倉進行一定的約束,這也導致這類股票在量化策略的占比中會天然的更少一些。
不過從歷史經驗來看,這種極端行情往往難以持續很長時間。市場最終會回歸到更加均衡、多元的狀態,屆時量化超額收益也很可能迅速反彈。
此外,我們也注意到并非所有量化管理人都在這輪行情中“啞火”,例如一些以中高頻策略見長的管理人依然在八月份收獲了正超額。可見對于管理人的多樣性分散化的配置,在市場動蕩時期顯得尤為關鍵。
更重要的是,盡管八月份量化超額出現回撤,但因為指數本身漲幅較大,絕大多數指增產品實際上仍然實現了可觀的絕對收益,這也同樣凸顯了長期持有指增類產品的價值。
展望后市,目前市場的成交量和波動率依然保持在較高水平,超額收益的空間仍在,建議投資者們無需焦慮,耐心持有即可。
風險提示:
投資有風險?;鸬倪^往業績并不預示其未來表現。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并不構成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相關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人請詳閱基金合同等法律文件,了解產品風險收益特征,根據自身資產狀況、風險承受能力審慎決策,獨立承擔投資風險。
重要提醒:
本文版權為好買財富所有,未經許可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和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