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A股市場表現強勢,上證指數刷新十年新高,引發全民熱議。
不過,如果把視野擴大到全球,就會發現除A股外,全球權益市場也有不錯的表現。其中,韓國綜合指數漲33%,恒生科技、德國DAX30均漲超20%。
這一輪全球股市走牛,背后的推動原因是什么?本文圍繞香港、德國、美國三大市場展開分析,并對全球資產配置提供參考。
港股強勢上漲,具備長期吸引力
今年以來,港股市場持續活躍,在全球主要市場中表現領先。8月25日,恒生指數創近4年以來新高。
年初以來,受DeepSeek、新消費與創新藥等熱點催化,港股市場持續活躍,一度領跑全球。進入二季度后,由于外部關稅壓力加劇,國內增長和信用周期走弱,指數整體震蕩并跑輸全球,但結構性行情依然活躍。
長期來看,港股依舊具備吸引力,既存在通過高股息策略獲取穩健收益的可能性,也孕育著聚焦結構性機遇的成長性機會。(如AI互聯網、新消費和創新藥等)。
今年以來南向資金持續大幅涌入港股市場,年初以來累計流入超9500億港元,遠超過2024全年的8000億港元,正是印證了資金對港股優質資產的認可。
從領漲到調整,德國股市迎來轉折
歐洲股市今年整體表現出色,德國更是其中的佼佼者,7月9日創歷史新高。
今年推動德國股市上漲的主要原因是財政政策的超預期轉向。向來以財政緊縮著稱的德國在年初提出大幅增加基建與國防預算。
市場期待德國有望從過去兩年的衰退走向復蘇,反映到資本市場即股市的強勢上行,即便在4月初受到了美國關稅沖擊短暫回調,也迅速反彈并進一步突破新高。
但6月份以來,隨著德國預算案落地,歐洲央行政策態度轉鷹,加上美歐關稅問題升級的潛在威脅,指數開始停滯不前。
先抑后揚,盈利支撐美股韌性
與上述地區在年初的顯著上漲截然不同,今年的美國股市經歷了先抑后揚。8月13日,美股三大指數創歷史新高。
經歷了前兩個月的震蕩后,美股三大指數自高點急速下挫,納斯達克指數在4月初跌幅高達近25%,而后又因特朗普對關稅政策突然改口,刺激市場情緒急劇反轉,指數迅速反彈并強勢突破前高。
短期雖受關稅預期、財政問題影響,但美國經濟數據依舊能打,二季度GDP數據略超預期,二季報顯示美股盈利仍然強勁,持續擴大的資本開支預算也彰顯了科技巨頭對進一步擴張的勢在必得。
即便當前估值已到中高位水平,但市場對美股盈利的期待一度推動指數進一步上行。
結語
不過,全球股市屢創新高之際,我們更需要關注繁榮背后的暗流涌動。每個市場都有上漲的核心動力——有的依靠盈利驅動,有的受益于情緒上漲,有的源于政策推動。
在關稅懸而未決、地緣沖突持續、全球經濟格局仍存不確定性的背景下,單一市場的風險可能正在加劇。因此,通過國別分散、全球配置,尤其是關注不同貨幣資產的組合,將是我們應對不確定性的理性選擇!
風險提示:投資于國際證券市場,除了需要承擔與國內證券類似的市場波動風險等一般投資風險之外,還面臨匯率風險等國際證券市場投資所面臨的特別投資風險,也需要投資者注意。
好買香港提醒:本文版權為好買香港所有,未經許可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和發表。如有轉載需求,請在文章下方留言。